Australia.jpg

堪稱澳洲國寶的"澳洲三曼" : 妮可基嫚 、休傑克曼、巴茲魯曼,齊力打造的史詩愛情大片,肩負宣傳澳洲的重責大任,不斷透過各式媒體強力放送,害我一直惦掛著。再加上免費電影票成天躺在皮包裏佔位子,(是的,電影票也是有價證券,必要時可以換糧食的,當然要放在皮包裏!)況且還有美女相伴的大誘因,早早規劃趁著光輝的12/31大喇喇休假看電影去,嘿嘿



至於為何心癢癢?看看以下鏘鏘鏘,就該懂了

鏘鏘鏘 大卡司

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紅磨坊】、【時時刻刻】)飾演英國女貴族
休傑克曼(Hugh Jackman,【X戰警】三部系列影片、【頂尖對決】)飾演帥氣放牧人
大衛溫漢(David Wenham,【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魔戒】三部曲)飾演牧場經理尼爾弗雷契
布萊恩布朗(Bryan Brown,【Breaker Morant】、【刺鳥】)
傑克湯普森(Jack Thompson,【Breaker Morant】、【柏林迷宮】)飾演酒鬼會計師奇普林弗林
大衛高皮利(David Gulpilil,【Walkabout】、【鱷魚先生】 )飾演部落巫師喬治王
大衛古布吉拉(David Ngoombujarra,【孩子要回家】、【法外狂徒】)飾演土著畜牧工馬加利
13歲新星布萊登華特斯(Brandon Walters)飾演孤兒努拉

鏘鏘鏘 大製片

魯曼、麥克布朗(G. Mac Brown,【神鬼無間】、【出軌】)
凱薩琳納普曼(Catherine Knapman,【紅磨坊】)
共同擔任製片
 

鏘鏘鏘 大導演

巴茲魯曼(【羅蜜歐與茱麗葉】、【舞國英雄】、【紅磨坊】)

鏘鏘鏘 大劇本

巴茲魯曼撰寫的原創故事,並與史都華比提(Stuart Beattie)、奧斯卡得主朗諾哈伍德(Ronald Harwood)與頗負盛名的澳洲小說家理查佛拉納根(Richard Flanagan)費時超過兩年合寫劇本

鏘鏘鏘 大設計

凱薩琳馬汀Catherine Martin(【紅磨坊】、【羅蜜歐與茱麗葉】)兩座奧斯卡金獎得主與服裝設計

鏘鏘鏘 大攝影

攝影師亞曼達沃克(Amanda Walker,【愛情無色無味】、【香奈兒五號香水廣告片】) 

鏘鏘鏘 大配樂

大衛赫許菲爾德(David Hirschfelder,【鋼琴師】、【伊莉莎白】)兩度提名奧斯卡的作曲家

大器!!!

 

至於觀後心得? umm...  umm...  休傑克曼真的很帥!

說真的,一向主張表演者要好看本來就應該的,從不認為單單因為帥或美就應該博得掌聲!(好像太嚴格了喔?)但看完2小時又45分的《澳大利亞》後,真的沒什麼特別感想ㄟ!(也不完全是被男主角電暈到失去方向啦,雖然他真的帥到沒話說

Hugh.jpg 

 帥!帥!帥! 

或許是導演太貪心地想把所有元素納入,反而失了準頭,一下是原住民受迫害,一下是愛情片,一下是陰謀片,一下是西部拓荒,還有巫師來插花?

什麼都有,什麼也都不讓你意外,雖沒到芭樂片的程度,不過也真沒讓你留香回味的畫面就是了。 

這部連片名都宣傳到澳洲的大卡司電影,獲得澳洲觀光局的大力支持,希望能為澳洲帶來媲美《魔戒》的觀光熱潮。可惜澳洲美景似乎出現的還不夠多,劇情似乎有點累贅,所幸俊男美女可愛小孩還是有讓人看下去的動力啦。如果這部片的目的是想要電暈女性觀眾,那麼帥氣逼人的休傑克曼真的辦到了! 

關於影片,只有一開始讓我比較驚艷:從混血原住民小孩出發的敘事角度與妮可基嫚初入荒漠那格格不入的搞笑演出,算是不錯的開場,可惜有後繼無力之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男孩努拉(Brandon Walters飾)表現相當出色,光是長相就令人驚豔,尤其那真摯眼神足以讓你相信狂奔牛群是真的而不是特效。

至於主題曲,唉,怎麼還是"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它很好聽,卻也太芭樂了 
~我需要像"新不了情"那樣,主題曲與電影契合回應的感動啦!

不過這些鏘鏘鏘的威力還是不容小覷,算是水準中上的通包基本款,還是會推薦大家進戲院去瞧瞧。
umm......至於看完沒感想.....有啥關係

H&N.jpg 

白痴註解:『乖喔,大家看我的身材就夠了,畢竟妳孩子都生了...』  

Australia tree.jpg

白痴註解:『這棵樹一直出現的目的是要呼應,澳洲觀光局即將推出的"尋找澳洲荒漠大樹之旅"唷,敬請期待!


補充常識~Google大神說:什麼是Stolen Generation? 

 

30、40年代時的澳洲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當時不同人種的婚姻不僅違法,這非法的關係中所誕生的兒童也不容見於白人或土著的社會中。當時澳洲政府本意是想讓這些孩童脫離貧窮,並提供他們更加有展望未來的可能性,半土著血統的孩童被視為「可挽救」,為了要試著再教育他們,強迫抹去他們的傳統文化,展開一項全國性計畫,將孩童從他們的家人身邊強行帶走,安置在教會學校或是州立機構這些孩童也就是後來為人所知的「被偷走的世代 Stolen Generation」,儘管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學者普遍認為介於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土著孩童被迫與父母分開,並重新安置。
(這是什麼狗屁不通的政府ㄚ)氣.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