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古樸素雅的佛寺建築融合日本神社特色,造訪時深感氣氛寧謐,十足禪意,令人相當意外原來花蓮吉安鄉有個這麼特殊的地方。回來一請教過Google大神,哇!不得了!它可是大有來頭的三級古蹟耶!濃濃日本風.JPG







 

故事得從日據時代說起,現今的吉安鄉在日據時代原來是大批日本人移民的主要據點,堪稱為台灣深具代表性的日人移民村。a little bit Thai.jpg

 

吉安鄉早期是阿美族聚居之地,原本名為『七腳川』,在阿美族語裡就是『柴薪很多的地方』,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日本人強佔之前,一直是阿美族人安居樂業之地。由於吉安靠近兇猛的太魯閣族人領地,當地的阿美人為了求生存,也因此比其他地區的阿美族人都更強悍。1908年末,日本唯恐阿美族七腳川社反抗高壓欺凌,先發制人,大軍襲擊部落,一日之內,兩百多名青壯社民遇害,這是歷史上不容或忘的「七腳川事件」。戰敗的七腳川社,有200多名阿美族人被迫遷徙移往鯉魚潭或台東,原有的部落生活區域被日本人收歸國有,闢為移民村。 當時只要日本移民前來,就發給一棟房子、一片大田地,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由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前來的日本人,並依著其故鄉內的吉野川而將此地更名為『吉野』直到民國37年才由國民政府將之更名為『吉安』。
可惡的日本鬼子 ~氣.gif

弘法大師 很像一休咧.JPG西元1917年,日人為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日本民心,為了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也為了傳教,一位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於是決定在此籌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即現今的『慶修院』。慶修院在當時除了是日人的精神信仰中心外,並具備了醫療所、課堂室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多種功能。
 

慶修院堪稱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真言宗寺院,文物史蹟也都維持完善。主體建築外觀採日本傳統佛寺的平面與造型,出軒式入口,木欄杆寶形造型以及四角鐵皮屋面,頗有江戶風格,是當時日本的傳統木造建築方式的架構,建物手工精美。

院內留有真言碑、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以及八十八尊石佛等重要文物。據史料推論,這八十八尊石佛是川端滿二及當時移民遵循真言宗創始人空海和尚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八十八所寺院請回。
從日本各寺廟請回的神.JPG 

cute little monk.JPG 千手觀音 ~怎麼有點像原住民同胞哩.JPG 

88尊石佛前方,設立『百度石』石碑,有一傳說,信眾繞百度石百遍,可將百次功德回向給眾生;另一傳說,此向此石碑祈求,亦有相同的治病功能。 
百度石


『護摩木』也就是『祈福板』,是真言宗求神祈福的方法之一;信眾可在祈福板上寫下自己的心願,或是對關愛之人的祝福,將之繫在佛堂前,可獲得眾神日夜護佑。每年歲末,慶修院會請日本真言宗高僧來台,舉行『火供護摩』法會,寺方會把一年累積的所有護摩木與薪柴、松葉等一起燒掉,象徵心想事成,諸事平安。
 許願牌  是一定要出現的啦.JPG

遠古佛陀 比較花俏.jpg 

對日本移民來說這裡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也有移民子孫是在此出生,所以他們對這座古寺的感情自然不可言喻。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日本人陸續返國之後,這兒更成為日後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追憶的重要景點之一。

雖然當年日本鬼子欺人佔地的行徑令人髮指,但若放下民族恩怨情仇,慶修院不失為值得花點時間去看看的地方喔~

地址:花蓮縣吉安鄉中興路345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