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機處duty free的廣告燈箱有句相當貼切的形容: It's another world (which you can not even imagine...)
在莫斯科的時候,開始耳聞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這兩個大城瑜亮情結相當嚴重,甚至夾帶些人身攻擊似乎都挺正常的。像是莫斯科人稱呼住在歐洲建築中的聖彼得堡人 是"假知識份子",聖彼得堡人則稱呼住在大農村中的莫斯科人為"大老粗";就連兩城大報都加入較勁行列,彼此奚落:消息報無真理,真理報無消息。
聖彼得堡的國內機場規模陽春,完全比不上現代新穎的莫斯科機場,雙城對決第一戰:莫斯科大勝。
明顯的民族衝突讓領隊忍不住提醒團員,聖彼得堡導遊比較嚴肅比較冷漠,和直率會說笑話的鄰家大嬸Olga很不同唷,大家不要特別在她面前莫斯科的事情,也不要刻意比較兩位導遊唷。
正當大家在機場等待嚴肅正經的導遊時,突然出現讓人眼睛一亮的妙齡褐髮纖細美女,大夥像蜜蜂看到花般地開心。美女目前還是聖彼得堡大學的學生,中文清楚流利,曾到台灣成大當過一年的交換學生。(成大同學們,你們真有福氣吶!)
前往市區的巴士上,女孩自我介紹中文名喚妙珊,奇妙的妙、珊瑚的珊。(成大教得不錯呀~)
「唉~我真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要來聖彼得堡!」(嗄?!)
「這裡天氣很爛! 沒有好吃的東西,臭豆腐,沒有!珍珠奶茶,沒有!豬排雞排都沒有!真的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要來聖彼得堡!」嘆氣苦笑後繼續說:「不過,還是歡迎你們來聖彼得堡玩!」
(哇!這套歡迎詞實在太厲害了,台灣一整個被捧上天了啦!成大同學們,幹得好!)
妙珊繼續介紹著爛天氣:「人家都說聖彼得堡的天氣像美女,常常有變化,常常刮風下雨。溫度夏天大約是20幾度,冬天也是20幾度,不過是零下,天氣真的很爛喔!」
(我說妙珊呀,既然這麼愛台灣,大學畢業後歡迎來當台灣媳婦兒呀,光憑妳的長相就妥當的啦!)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最大的港口、第二大城市,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口。妙珊口中的爛天氣,就是因為緯度高又靠海, 屬於深受海洋影響的大陸性氣候。冬季相當寒冷,每年積雪期經常持續130天左右,結冰期從11月中旬至隔年4月中下旬,的確不方便也不好受啦。非常靠近芬蘭灣的地理位置,還是有個好處,聖彼得堡人不需要簽證就可進出芬蘭,就像逛自家後花園般頻繁。
途經多處工廠,白煙濃濃遮蔽少見的藍天,第一印象只覺得這兒很像工業城。
路旁開始出現磚房,不敵歲月摧殘的面貌相當不吸引人。發現這兒的房子車子和莫斯科相比顯得較老舊,或許是因為成天泡在濕氣中的關係吧。
在車上拍到不甚清楚的聖彼德堡地鐵的藍色 M,莫斯科地鐵則是紅字。
聖彼得堡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面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10.2%,市內河流、島嶼與橋樑的數量,均居俄羅斯之冠。水道縱橫,僅涅瓦河的分支就達50條之多;橋樑遍布,700多座橋樑把各座島嶼連接起來;風光旖旎,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
在這個城市的第一站是吃晚餐,坦白說,完全沒食慾。這天的行程只有移動加吃飯,從金環衝到莫斯科再飛到聖彼得堡,從杜蘭朵吃到機上點心接續吃晚餐,怎麼可能會餓咧?
即將結束用餐才見到真正的聖彼得堡導遊,果然嚴肅很多,中文也字正腔圓許多,看來是聽不到笑話了。這時才赫然發現,妙珊原來只幫忙接機啊,本以為還有很多時間相處,可以找個機會好好拍美女的~可惜!
餐廳在一棟樸素大樓內,發現聖彼得堡大部分的一樓建築都像半個地下室,進門後先下樓梯,據說是因為天氣寒冷,往下蓋比較保暖。可是77想不通的是,冬天積雪的時候豈不是連出口都堵住了,那該怎麼辦呀?真怪!有沒有達人能解惑啊?
沒食慾牽連出沒興致,餐廳內沒啥有趣的或好看的,一張照片也沒拍。倒是附近街道上的門牌吸引注意,除了自己的號碼,還把相鄰號碼也標上,非常方便的設計,尤其對77這種路癡格外有幫助,這樣就不需要在街上來來回回找方向了,真希望台灣也能效法啊。
用餐後,送回飯店就是休息時間了。好奇鬼怎麼可能乖乖在房間睡覺咧,和L夫婦打算來趟夜遊,這回遭遇領隊更強烈的阻擋,直勸我們萬萬不可搭計程車,實在太危險了。領隊身負重擔,擔心團員安全是應該的,不過憨膽貪玩的人不聽話也是正常的。既然領隊不指點,L 非常犀利地跑去問旅館櫃檯,得到令人滿意的答覆,咱們可以搭公車去!
俄羅斯少有英文指示,上車後L為了確定沒搭錯車,找人攀談詢問,還特別挑了位型男大帥哥!稱他是這趟旅程中看到最帥的一個男生也不誇張唷!至於沒圖沒真相的遺憾,本人也相當痛心扼腕呀~實在是氣氛不宜,嘆!
整台車上很明顯地就咱們四枚觀光客,聖彼得堡的公車沒有投幣箱,只有穿著類似清道夫背心、面容嚴肅的大嬸車掌,負責來回穿梭收取票錢,只要有人上下車,她就會主動靠近處理,一雙鷹眼緊盯全車,氣勢威嚴小嚇人。於是乎,咱們只能小心翼翼地當個有品格的觀光客,眼巴巴地看著帥哥比我們早一步下車也不敢輕舉妄動呀,再嘆!
從旅館到冬宮的車資是21盧布,一下車沒多久就會看到這棟氣勢驚人的建築物。
冬宮又名 隱士廬博物館,坐落在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國沙皇的皇宮,曾為凱薩琳女皇的私人博物館,十月革命後闢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奇博物館的一部分。由於俄羅斯冬天可以從事的活動少之又少,所有的戶外活動面對冰天雪地冷峻的氣候考驗,君王只好在自家的宮廷裡,從事些文人墨客的風韻雅事。冬宮館藏高達 300 萬件藝術品,若要仔細欣賞,恐怕 3 個月都看不完,面對漫漫長冬,這裡可是殺時間的最佳場所。
正面漂亮的白石柱廊、青綠色牆壁上的精美圖案,果真是帝國主義才有能力打造的恢弘氣度。冬宮整體呈現封閉式長方形,雖只有三層樓房,但佔地9公頃,超過4.6公頃的建築面積,足以令人無法忽視。
中央的亞歷山大紀念柱,是為了記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擊敗拿破崙的英勇事蹟而立。整體高度,是渺小人們從下方仰望不及的47 公尺啊。
相機不合格的情況下,拍個幾張聊表心意就該沿著涅瓦大街往回走囉。
涅瓦大街是聖彼得堡的主要道路之一,長約4.5公里、寬25~60公尺,從舊海軍總部延伸到聖彼得堡火車站,橫穿城市的中心地帶。當年彼得大帝雄心壯志計劃將它一路開通直達莫斯科,雖然涅瓦大街最終沒能貫通兩地大城,從建城後始終都是聖彼得堡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大街,聚集了各類餐廳、大型書店、精品服飾和購物中心,也可以欣賞到各種教堂、名人故居以及歷史遺跡。
尤其街道兩旁一座座宛如藝術精品的建築,堅實的底座、優美的弧線、簡潔的裝飾、精美的浮雕以及林立其中無數精美絕倫的雕塑和銅像。 建築物雖不算高,但卻氣勢雄偉,展示著這個古老帝國無與倫比的霸氣。
這處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書店,金色人頭和壁燈、花崗岩打造的建築主體、外部牆壁上裝飾有各種雕刻,相當氣派。屋頂上還有個玻璃圓頂的地球儀,非常醒目,可惜夜景拍不起來。
各式教堂林立,不像莫斯科似乎只看得到東正教教堂。
涅瓦大街上最壯觀的還是東正教教堂-喀山大教堂。
俄皇保羅一世訪問羅馬期間,見識到聖彼得教堂的壯闊(現今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下令在涅瓦大街上興建一座可與之媲美的石造教堂。工程歷時十年,於1811年建成,因存放東正教的重要聖物—喀山聖母像而得名。
根據東正教教規要求聖堂必須面向東方,如此一來,面對著涅瓦大街的會是教堂側面,並不美觀且無法展現教堂氣勢。建築師法想出權宜之計,設計出宏偉壯觀的側面來解決這一難題。
教堂裡面也很精彩唷,時間允許的話,應該進去瞧瞧,可惜77和它沒緣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