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宮這座威武的建築一面霸據涅瓦河畔、一面佔領宮殿廣場,從夜遊涅瓦大街到遊覽涅瓦河,都不會忽視它的存在,是造訪聖彼得堡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
嚴格來說,冬宮全名該是國立隱士廬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與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羅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
隱士廬博物館面前幅地廣大的宮殿廣場,是許多歷史事件的發生場景,最著名的就是十月革命,列寧由此攻入冬宮,最新事件則是2008年北京奧運在此傳遞聖火。
中央佇立著高47公尺、直徑4公尺、重達600公噸的亞歷山大紀念柱,
用整塊花崗石製成,不用任何支撐,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
頂尖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雙腳踩著一條蛇,
這是戰勝敵人的象徵。
紀念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利用北方酷寒難禦的天象,
狠狠地打敗遠征入侵的拿破崙而立。
與冬宮相對、環繞著廣場的是總司令部,
長達1.5公里的半圓弧形大型建築,
鵝黃牆面飾以白柱,氣勢幾可匹敵冬宮。
總司令部正對著亞歷山大紀念柱的凱旋拱門,
上頭有組戰馬拱衛勝利女神像,
和天使呼應著勝利功績,非常吸睛。
可惜相機能耐有限...
三層樓高的冬宮橫向展開呈長方形,是座綠牆白柱飾以金色浮雕的宮殿,華貴又沉穩,沒有一絲暴發戶的庸俗。白石柱廊、精美柱頭與窗飾、屋頂上無數的雕塑與聖人像彷彿能觸及天空,在在都讓過路人驚艷不已。有人宣稱,光是繞著建築面積超過4.6公頃的冬宮走上一圈,就得花上一個小時。
冬宮奠基於彼得大帝的女兒-伊莉莎白女皇時期,即位後繼承其父歐化之精髓,大力興建聖彼得堡,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冬宮。她聘請義大利著名建築設計師拉斯特雷利設計督建冬宮(1754~1762),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洛克式建築的傑出典範,落成後直到1971年都是尊貴的皇家官邸,對應夏日避暑的彼得夏宮,暱稱為冬宮(winter palace)。
之後接手擴建的是凱薩琳大帝,在冬宮一側增建,做為收藏私人美術品之處。起名為"艾爾米塔什",譯自法語的"靜僻的角落",該館由此得名,英文稱它為 hermitage,而博大精深的中文則給了它一個優雅至極的翻譯-隱士廬。
據傳女皇曾自豪誇讚說:在這個僻靜的角落,只有老鼠和我欣賞著這些傑作。這兒就是世人所稱的小隱士廬博物館(1764~1775)。
到了1764 年,柏林富商贈與凱薩琳大帝225幅林布朗、魯本斯等人的名畫,凱薩琳大帝再次興建一座收藏庫,放置大量名畫、珠寶、玉石雕刻與瓷器,這座大隱士廬博物館(1771~1787)就是現今隱士廬博物館的雛型。
凱薩琳大帝接著又建造隱士廬劇院(1782~1785);之後尼古拉一世同樣為了收納藝術品的需求,又增建了新隱士廬博物館(1839~1851),和女皇不同的是,落成的隔年(1852)就大方闢建為博物館,開放民眾參觀。至此隱士廬博物館成為五座建築組成的大型藝術品收藏館。
雖然女皇很小氣,寧願和老鼠以及情夫們一同欣賞藝術品,也不願和民眾分享,但她對彰顯權勢的執著以及對藝術品的瘋狂愛好,造就了隱士廬博物館驚人的收藏,也算是功德一件。
她在位的34年(1762-1796),持續大量收購(搜刮?)各類的藝術品,光是頭十年便購置了約2000幅名畫,收藏內容包羅萬象,除了不計其數的畫作、珠寶、玉石雕刻、瓷器,還包括一萬六千枚的硬幣與紀念章和三萬八千冊書籍。書本不是放在圖書館裡好看而已,據稱熱愛文藝的她和伏爾泰保持通信多年,直到後者於1778年逝世為此,還把他七千冊的藏書買下來做為紀念。
十月革命後,
社會主義政府對於宣揚帝威的冬宮藝術品,
不但沒有痛下毒手破壞,
還把各地充公的私人收藏,
全部集中到這兒來,
讓隱士廬收藏品大幅增加,
總計超過三百萬件之譜。
如此驚人的博物館,想看過一遍,
起碼需要兩天,別說旅行團時間有限,
就算是自助旅客也少有參觀超過一天的,
想在短時間瀏覽精華,根本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既然注定是走馬看花,
導遊也很清楚外行遊客的脾胃,
直接就挑嚇人的來看吧!
一樓通往二樓的主要大階梯,稱為約旦階梯(the Jordan Staircase),富麗堂皇氣勢驚人,對參觀者來說是場瞠目結舌的震撼教育。
約旦階梯是1837年冬宮大火後,重建時唯一保留原始風格的部分,沿著階梯的白色牆面採用許多金箔和鏡面裝飾,華麗至極。
人聲鼎沸的現場其實很難拍照,來段錄影,讓大家瞧瞧這兒有多誇張。
為紀念皇室儀式,十九世紀後稱為約旦階梯,象徵耶穌受洗的約旦河畔,沙皇會由此階梯走向涅瓦河。而在十八世紀時稱為大使階梯,是外國使節參見沙皇必經之路。 77好奇的是,當年來使者見識到這般堂皇,真不知會興起威嚇抑或覬覦之效?回去後秉告自家主子,對這俄國到底是該伏首稱臣還是攻打搶奪呢?
The Main Staircase (環景圖更清楚唷~)
隱士廬博物館佔地九公頃,大小房間共計1057間,開放公眾參觀約400個展廳,主要分布在冬宮以及大小隱士廬三棟建築物,以數不清的走廊、階梯和迴廊連接。
進入迷宮的咱們只能戴著耳機,跟著導遊衝鋒陷陣,想聽解說又想拍照,還要閃過重重人牆,不是件容易的事吶。
長期做為沙皇宮殿,這兒簡直可做為建築藝術的教科書。 門窗、廊柱、天棚、四壁與地板之間,無不瀰漫著華麗和精緻,雕樑畫棟之美俯拾皆是。對於外行觀光客來說,光看奢華打造的內裝,就值回票價。
(點選圖片皆可進入相簿觀賞大圖)
各展覽廳動用許多昂貴寶石和石材興建,譬如有座孔雀石廳,廳內圓柱、壁爐、花瓶等裝飾品都以墨綠色孔雀石製成,更別提鋪天蓋地的大量黃金裝飾,這就是皇家的豪氣。
天花板以大量黃金裝飾徽章,地板用各色木片組合成繁複花紋的喬治大廳,曾是沙皇加冕及舉辦婚禮的場所。
小隱士廬2F的閣樓廳(#204),由白色大理石以及大量黃金裝飾,總是擠滿遊客。
懸掛28座大型水晶燈,襯托白色樑柱間的黃金紋飾閃耀金光,氣派非凡。
The Pavilion Hall(幫大家找到清晰又金光閃閃的環景圖唷~)
The Small Italian Skylight Hall
上了三樓,可透過窗戶向外望去,將涅瓦河畔和宮殿廣場的風景盡收眼底。
在這華美的藝術殿堂,大夥只能拼命拍,拍天拍地、拍燈拍窗,拍所有難得見到的奢華。
隱士廬博物館收藏品高達三百萬件,展覽線路就有 30 公里長,有「世界最長藝廊」的稱號!
囊括數千年前的考古出土文物到二十世紀的前衛藝術,大約分類為有繪畫、雕塑、珠寶、家具、錢幣、生活用品以及衣物等等。其中以古希臘的瓶繪藝術、古羅馬的雕刻藝術和西歐藝術三部分藏品在世界收藏界享譽盛名。
油畫作品則橫跨了 14-20 世紀,其中達文西、畢卡索、馬諦斯、高更等作品均有收藏。達文西的油畫在世界上留存總計不過 10 幅,羅浮宮僅僅因為一幅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就使得人們趨之若鶩,而在這裡,達文西有兩幅同樣精彩的聖母像。
加上拉斐爾有兩幅繪畫作品和米開朗基羅的一件 雕塑作品,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三傑也能夠在俄國沙皇的宮殿裡齊聚。對於藝術迷來說,隱士廬簡直是聖殿。
無法和大家分享太多畫作,77 不太喜歡在博物館拍畫作,先別說能不能拍,色差、角度、反光和人潮都挺麻煩,其實直接買介紹書籍比較實在。
如前所提,想在短時間瀏覽精華,
根本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旅行團安排約三個小時也只能走馬看花,
戴著耳機緊跟導遊衝鋒陷陣,
不見得能看到自己心儀的作品。
隱士廬博物館很貼心,
官網上設有線上瀏覽,選擇各展品類別,
再依據作者或年代或主題等細項分類
就可找到感興趣的藝術品。
可惜只能稍微解癮,尤其是畫作,
僅僅只能看個小小端倪,
經典還是得親臨現場啊~
或你也可以下載 iphone APP 來趟神遊之旅,
當然,付費版的一定會更清楚....
離開冬宮別忘了和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合照。
十座高達5公尺的巨神群,矗立在冬宮南側走廊,以往是博物館入口。
後記:隱士廬竟然有貓咪警衛隊!
看到朋友在網路分享這篇文章,才知道隱士廬竟然有一批貓咪警衛隊在默默保護館藏的藝術品,不受到老鼠破壞。雖然現在已經不需要貓咪來執行捕鼠任務,但博物館依舊派專人照顧,將貓咪們當成編制內的成員,每隻貓都有自己的名字,這項傳統維持了250年之久!
貓咪警衛隊平常不太主動見客,因為牠們大多都在博物館內的地下室、房間內活動。可以想像,當牠們偶爾跑到館外散步休息,遊客們對這幅獨有的冬宮風景會有多興奮。可惜77無緣見識,用youtube和大家分享貓咪警衛隊有多神氣吧~